每逢霜降來臨,魚塘的魚便會出現死亡情況,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對“霜降劫”防不勝防呢?
一、霜降的氣候特點:
1、霜降的最大氣候特點是晝夜溫差大,白天中午時炎熱,但夜晚就會很涼爽,晝夜溫差甚至相差10℃以上。
2、東風、東北風居多,池塘環境不穩定。
尤其是前段時間一直連陰雨,不少塘口發生倒藻的,今天鏡檢不少塘口水質,發現——隱藻、膝口藻、裸藻占的比例比較大!
二、養殖池塘特點
1、池塘上、下水層溫差大,易造成水體分層及夜間返底缺氧。
2、池塘處于養殖中后期,水質、底質污染嚴重,易滋生大量有害菌及寄生蟲;且池塘負荷加重,容易發生缺氧現象。
3、水體富營養化嚴重,藻類單一,容易發生“倒藻”,引起水變。
4、死藻、殘餌糞便等積累多,氨氮、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增多。
經過之前差不多一個禮拜的陰雨天,后又放晴。不少塘口發生如下情況:1、倒藻或轉水,水變黑了、變寡了(瘦了);2、魚不肯吃食;3、氨氮超標,甚有亞硝酸鹽也高的;4、魚鰓上車輪蟲多、吃料炸臺等;5、連續晴天后,吃食有所改善,不少魚——“蛙泳”厲害了!
三、魚體健康狀況的特點
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
1、飼料投喂量大,魚攝食量相對較高,肝臟及消化系統負擔加重。
2、水中溶解氧飽和度低,魚長期處于缺氧或亞缺氧狀態,魚體質較差,極易被病原感染發病。(主要是寄生蟲或細菌感染)
3、養殖前期,由于使用過多的抗菌藥及抗生素,魚體產生耐藥性,使得在后期發病時,治療效果不理想。
有些養戶開始就上“抗菌藥”或“抗生素”的——原粉的!也有很多養戶是這么做的:先不管什么病害,魚一發病,上來就是殺蟲、消毒,內服消炎藥!
四、霜降前后池塘管理四大誤區
誤區一、溫度適宜,魚類吃食好,盡可能多投喂。
精力了持續的陰雨天,魚本身就喂不下去,一到晴天,很多養戶就急了。飼料投喂多,特別是下午投喂時,水體溶氧高,魚類攝食好,投喂量更多。但是,投喂過多實際上并非好事,魚體因為消化食物要加大對水體溶氧的消耗,如果水體溶氧不足,不但影響飼料的轉化率,而且能誘發病毒病和細菌性疾病的發生。
誤區二、風可以增氧,不用開增氧機
大風確實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,但是霜降前后以東風和東北風居多,容易導致那些底質差的魚塘泛底,甚至引起缺氧。
誤區三、過度殺蟲、殺菌預防魚類發病
平時不改底、調水,不加強魚類體質,一味地想通過殺蟲、消毒控制疾病的發生。但是過度殺蟲、消毒,對于造成極大的應激甚至中毒,反倒會加劇疾病的發生。并且培養了寄生蟲和細菌的耐藥性,一旦魚發病死亡了,再去用藥治療就很困難。
誤區四、想法設法降亞硝酸鹽
隨著投喂量的增加,池塘的污染增加,那些平時不注重改底、調水的魚塘,亞硝酸鹽居高不下,依賴使用速降藥物,這樣水質變化大,對魚類也是一種應激。
五、霜降前后池塘的管理操作建議
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
1、對于負荷較重的池塘,可選擇適當出魚,降低養殖密度,減少池塘負荷。依據價格但不要被行情完全束縛??!特別是魚載量已經很大的塘口,魚規格已可以的,就適當出一些魚,不然的話,后面魚長勢肯定受影響的。
2、水質不好的池塘,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,晚上早開增氧機,有條件的可以少量多次更換新鮮水,增加水體溶氧。
3、定期使用“安藍”改底,可有效減少寄生蟲及有害菌的繁殖,達到抑蟲抑菌的目的,減少魚體發病。
4、定期使用“活力團”、“生物酵素”等活菌制劑,調節水質、分解殘餌糞便等有機質;定期使用“碧水爽”解毒,尤其是在天氣不穩定或變化較大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