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纖維黏細菌
病魚體色發黑,頭部尤其烏黑;揭開鰓蓋,可見病魚鰓絲點狀充血,末端腐爛,軟骨外露,導致邊緣發白,鰓上帶有黏液和污泥。嚴重時,鰓蓋骨表皮充血、發炎、腐爛,中間部分往往被腐蝕成一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,俗稱“開天窗”。此病在水溫15℃以下少見,20℃以上開始流行,發病時間南方在4-10月份,北方在5-9月份,7-8月為發病高峰期。爛鰓病是一種傳染迅速,病程長,比較常見的魚病,一經發病便難控制其蔓延。在養殖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,防重于治,防患于未然。
治療方法
1、寄生蟲性爛鰓病的防治:
外潑:
方案一:“硫醚康汀”或“復合H高聚碘”1瓶,3-4畝·米水體。內服:諾菌素(40-50斤料/袋)或“魚病康100”(50斤料/袋)+維生素C鈉粉(國標)(50斤料/袋)+“中泓肝泰”(國標)或“芩甘素”(60-80斤料/罐),一日1次,連用3-5天。2、細菌性爛鰓病的治療:外潑:方案一:“超強底凈”(2畝·米/袋)+“菌消凈”(2畝·米/瓶)+“病毒凈”(2.5畝·米/瓶),第一天上下午分別使用“超強底凈”或“菌消凈”,第二天再使用“病毒凈”。
方案二:“超強底凈”(2畝·米/袋)+“病毒凈”(2.5畝·米/瓶)+“鰓立安”(2畝·米/瓶),第一天使用“超強底凈”,第2-3天再使用“病毒凈”+“鰓立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