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情況
發病5-10月份,高峰期8-9月份,水溫25-26℃。無論是池塘、稻田、還是網圍、網攔養蟹,從4月至10月均有發生,尤其是夏、秋兩季最為流行;從體重3克的蟹苗至300多克的成蟹均可患病,尤以75-150克的河蟹最易感染;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,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90%以上,死亡率在70%以上,發病嚴重的水體甚至絕產,是當前危害河蟹最嚴重的一種疾病。
癥狀
病蟹反應遲鈍、行動遲緩,螯足的握力減弱,吃食減少以致不吃食,鰓排列不整齊、呈淺棕色、少數甚至呈黑色,血淋巴液稀薄、凝固緩慢或不凝固。最典型的癥狀為步足顫抖、環爪、爪尖著地、腹部離開地面,甚至蟹體倒立。這是由于神經受病毒侵襲,神經元、神經膠質細胞及神經纖維發生變性、壞死以至解體的結果。在疾病后期常繼發嗜水氣單胞茵及擬態弧菌等感染,使病情惡化,肝胰腺變性、壞死呈淡黃色,最后呈灰白色,背甲內有大量腹水,步足的肌肉萎縮水腫,有時頭胸甲(背甲)的內膜也壞死脫落,最后病蟹因神經紊亂、呼吸困難、心力衰竭而死。伴有黑鰓、灰鰓、白鰓等。
治療措施
【預防與治療】
A.預防:病害流行期,用欣康元(2-3畝·米/瓶)定期潑灑,每10天左右一次,用欣普生(40kg飼料/瓶)+螃蟹金尊優能素(80kg飼料/瓶) +芩甘素(30-40kg飼料/瓶)長期拌料內服。
B.發病初期防控:● 外潑:欣康元(1-1.5畝·米/瓶)+病毒菌消液(2畝·米/瓶)?!?內服:欣普生(10kg飼料/瓶)+芩甘素(30-40kg飼料/瓶)。